乙酉三月十七夜渡海遇颶天曉覓彭湖不得回西北帆屢瀕於危作歌以紀其事/孫元衡 

 

羲和鞭日日已西,金門理檝烏鵲栖。滿張雲帆夜濟海,天吳鎮靜無纖翳。

東方蟾蜍照顏色,高低萬頃黃琉璃。飛廉倏來海若怒,穨飆鼓銳喧鯨鯢。

南箕簸揚北斗亂,馬銜罔象隨蛟犀。暴駭鏗訇兩耳裂,金甲格鬥交鼓鼙。

倒懸不解雲動席,宛有異物來訶詆。伏艎僮僕嘔欲死,膽汁瀝盡攣腰臍。

長夜漫漫半人鬼,舵樓一唱疑天雞。阿班眩睫痿筋力,出海环珓頻難稽。

不見彭湖見飛鳥,飛鳥已沒山轉迷。旁羅子午晷度錯,陷身異域同酸嘶。

況聞北嶕沙似鐵,誤爾觸之為粉齏。回帆北向豈得已,失所猶作中原泥。

浪鋒舂漢鷁首立,下漩渦臼高桅低。怒濤汹濺頂踵溼,悔不脫殼為鳧鷖。

此事但蒙神鬼力,窅然大地真浮稊。翠華南幸公卿集,從臣舊識咸金閨。

挂冠神武蹤已邁,願乞骸骨還山谿。讀書有兒織有妻,春深煙雨把鋤犁。

 

我的故鄉在金門,來台灣30多年了。所以讀起這首詩很有感觸…這首詩是作者在寫由金門出航前往臺灣的海上情形,親身歷險的文字敘述,讀來相當生動。

 

現在的人去金門大都是坐飛機,所以很難想像作者的經歷,但藉由這首詩可以了解到航程的驚險。
首先介紹金門,舊稱浯洲,因產鹽,歷經各朝代的開發後金門東半島上之金沙灣周圍鹽埕林立,金門最有名的就是它的戰地風光。

 

如古寧頭戰役和有名八二三砲戰。曾歷時21年的砲戰,民國八十四年成立「金門國家公園」,是台灣第六座國家公園,也是首座位於離島的國家公園,並以維護歷史文化資產、戰役紀念為主。

 

對八二三砲戰我有很深的記憶,雖然那時年紀還小,但躲在防空洞的印象還刻在腦海裡,當時我的三弟是在防空洞出生的。

 

現在的人們或許對金門的戰地意義並不是有那麼多的感慨,但特產卻很讓人喜愛,像是高粱酒、貢糖、風獅爺、麵線、菜刀、一條根、牛肉乾、閩式燒餅等等。我的同事,也常在我回金門老家時,叫我幫忙買特產。而金門的古蹟更是多、到處都充滿了文化資產。
一提到金門,回憶就不斷湧現…

 

回到這首詩,它是首七言古詩,因為對惡劣海象的描述相當精準,裡面我比較愛的句子是

 

「長夜漫漫半人鬼,舵樓一唱疑天雞。
阿班眩睫痿筋力,出海环珓頻難稽。」

 

它把被這航程弄的頭昏眼花與無力的樣子描寫的很清楚,甚至時間觀念都快錯亂了,讓人知道這是趟多驚險的旅程,也因此作者最後只能返航回金門。

 

題解:
本詩為七言古詩,收入《全臺詩》第壹冊。作者於康熙44年乙酉(1705)3月17日晚上,由金門出航前往臺灣,航程中遇到颶風偏離航道,因找不到充作路標的澎湖島,為避免迷失於海上,故返航回金門,並留下此首作品紀錄航程之危險。本詩特色在於對惡劣海象的精準描述,如以星象動盪錯位的觀察,凸顯船身劇烈搖晃的狀況,或以征戰之聲形容颶風聲響等;而最驚險且精彩的刻劃,則莫過於對船隻破浪,上下劇烈起伏的具體描述,這些親身歷險的文字敘述,為清領時期渡海之艱難,留下生動的歷史紀錄。

 

作者:
孫元衡

 

作者簡介:
孫元衡(1661-?),字湘南,安徽桐城人。康熙44年(1705),就任臺灣府海防同知,稽查鹿耳門海口,負責鹽政、緝捕盜匪、海防等行政事宜,兼督臺、鳳、諸三縣捕務。初來適逢臺地大旱,孫元衡奏請蠲免賦稅三分之一,並下令來臺商船皆須運載米糧,量多者重賞,否則懲處,此舉有效平抑臺地米價。康熙45年(1706)起,兼任諸羅縣篆,大舉興修孔廟,籌建義學。47年(1708),因治績卓越,昇任臺灣府知府,著手創置學田,資助貧士,且嚴緝捕盜,平靖地方,任滿轉署山東東昌府知府時,縣民感其慈惠愛民,建坊立碑以示愛戴。孫元衡將宦遊臺灣之詩作,彙集為《赤嵌集》四卷,合計詩歌三百六十篇,集前附虞山蔣陳錫及梁鄒張實居二人序文,末附趙沈壎跋文一篇,內文則有王漁洋逐篇評點,其詩作深刻反映臺灣風俗民情,連橫《臺灣詩乘》云:「臺灣宦遊之士頗多能詩,而孫湘南司馬之《赤嵌集》為最著」,可說給予高度肯定。

 

注釋:
1. 羲和鞭日:羲和,傳說中產下十個太陽的女神,駕馭著由六條蛟龍拖曳的日車,輪流載著十個太陽,由東向西運行於天際。鞭日,驅趕著太陽,此處意指為太陽駕車。羲和驅趕著太陽前行,意指時間推移。
2. 理檝:理,從事。檝通「楫」字,即船槳。原指整修船槳,此處引申意為舉槳行舟。
3. 烏鵲:即烏鴉。
4. 濟海:濟,渡過之意。此謂渡海。
5. 天吳鎮靜無纖翳:天吳,水神之名,引申為海洋。纖翳,微小的障蔽,此指浮雲。此謂海面平靜,沒有雲霧。
6. 蟾蜍照顏色:蟾蜍,月亮的代稱。顏色,面容;面色。此謂月光映照在臉上。
7. 琉璃:泛指有色半透明的玉石或玻璃,常用以比喻晶瑩碧透之物,此處則用來形容映照月光的海面。
8. 飛廉:傳說中的風神,此處借指大風而言。
9. 海若:傳說中的海神,此處借指大浪而言。
10. 穨飆鼓銳:穨,從上而下的暴風,即龍捲風。飆,旋風;暴風。鼓,振動。銳,刺耳。鯨鯢,即鯨。雄曰鯨,雌曰鯢。此謂暴風撼動周遭並發出尖銳的聲音,宛若鯨魚在喧鬧一般。
11. 南箕簸揚北斗亂:南箕:星宿之名,即箕宿,因夏秋之間見於南方,故亦稱南箕。簸揚,原指揚去穀物中的糠秕雜物,此處引申為顛簸動蕩。北斗,星宿之名,指斗宿,以相對位置在北,而稱北斗。此句轉化自《詩‧小雅‧大東》:「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是藉由星宿宛若動蕩錯位的觀察,來凸顯船身因風劇烈搖晃的狀況。此謂箕宿看來顛簸動蕩,斗宿也亂了方位。
12. 馬銜罔象隨蛟犀:馬銜,海神之名,馬頭獨角,身形似龍。罔象,傳說中的食人水怪,外貌為赤黑色的兒童,具有大耳、長臂及赤爪等特徵。蛟犀,泛指蛟龍惡獸等水怪。此謂馬銜、罔象伴隨著蛟龍惡獸,一同擾動著大海。
13. 暴駭鏗訇:暴,急驟;猛烈之意。駭,原指響亮短促的擊鼓聲,此處喻指急促、響亮的聲音。鏗訇,音ㄎㄥ ㄏㄨㄥ,形容聲音洪亮。此謂急促洪亮的巨大的聲響。
14. 金甲格鬥交鼓鼙:金甲,具有金飾的鎧甲,後泛指兵事。交,錯雜;交錯。鼓鼙:古代軍中常用的樂器,指大鼓和小鼓,引申為征戰之聲。此謂暴風呼嘯的聲響,就如同作戰搏鬥時的聲音,其中還交錯著戰鼓的響聲。
15. 倒懸:指把人或物倒掛起來,用以比喻處境極其困苦或危急。此處一語雙關,除比喻處境艱難外,另指船帆依舊掛在船桅上解不下來。
16. 雲動席:席,船帆。此謂船帆如雲氣一般的翻騰不停。
17. 異物:非人之怪物,此指妖魔鬼怪之類。
18. 訶詆:責罵詆毀。
19. 伏艎:艎,一種木製大船,常用作渡船。此謂趴在船上。
20. 瀝盡:瀝:液體流淌之意。此謂流盡。
21. 攣:即痙攣,指肌肉不自主地抽搐的症狀。
22. 一唱:呼喊一聲。
23. 疑天雞:懷疑已經到了雞鳴叫的時間。
24. 阿班眩睫:阿班,海舶內稱望遠者為阿班,又稱亞班。眩睫,頭昏眼花。眩,暈旋。睫,原指眼瞼邊緣的細毛,後引申為眼睛。此謂瞭望手頭昏眼花。
25. 出海环珓頻難稽:出海,海舶內稱舟師為出海。环珓,原指用以占卜的器具,後引申為占卜吉凶。稽,卜問得到徵兆或啟示。此謂舟師屢擲杯筊,卻一直得不到啟示。
26. 旁羅:量測天度的器具,主要用以測量經度。
27. 子午:原指正北、正南兩方向,此處借指測量方向的儀器。
28. 晷度:在日晷儀上投射的日影長短的度數,此處借指計時儀器。
29. 酸嘶:哀鳴、悲嘆。
30. 北嶕:嶕,通「礁」字,即礁石。此指今目斗嶼以北的大二饒兩礁岩。
31. 粉齏:齏,細;碎。此指細粉。
32. 舂漢:舂,沖向、沖擊。漢,原指銀河,此處借指天空。此謂沖向天際。
33. 鷁首立:鷁首,即船頭,古代畫鷁鳥於船頭,故稱鷁首。
34. 下漩渦臼:臼,原指舂米器,後引申形容臼狀物,此處用以強調漩渦向下深陷的狀態。此謂船頭昂首向天,衝下臼狀的漩渦。
35. 汹:水猛烈地向上湧騰。
36. 頂踵:由頭頂到足踵,借指全軀。
37. 鳧鷖:鳧和鷗,泛指水鳥。
38. 窅然:幽暗的狀態。
39. 浮稊:稊,小米。此處以飄浮水面的小米,比喻大地之渺小。
40. 翠華南幸:翠華:天子儀仗中以翠羽為飾的旗幟或車蓋,後引申為帝王的代稱,此指清康熙帝而言。南幸,指乙酉年二月,康熙帝第五次南巡,三月駐蹕蘇州一事。幸,帝王親臨之意。此謂康熙帝南巡。
41. 咸金閨:咸,皆;都。金閨:朝廷之代稱。此謂都聚集在朝廷之中。
42. 挂冠神武:神武,即神武門,位於建康皇宮西首。相傳南朝梁代時,陶弘景曾在此門掛衣冠而上書辭祿。此喻辭官、棄官。
43. 蹤已邁:蹤,腳印;蹤跡。邁,跨出。此謂腳步已經跨出。

 

延伸閱讀:
1. 孫元衡〈危舟得泊晚飯書懷〉,《全臺詩》第壹冊。
2. 孫元衡〈海波夜動焰如流火天黑瀰漫亦奇觀也〉,《全臺詩》第壹冊。
3. 孫元衡〈颶風歌〉,《全臺詩》第壹冊。
(張明權)

資料引用  愛詩網 臺灣古典詩主題詩選資料庫http://ipoem.nmtl.gov.tw/files/15-1000-1200,c237-1.ph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福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